朝牌,也叫笏板——古代大臣上朝時,雙手懷抱的長牌子,類似于記事本。而作為食品,是因型得名,味道很棒,一種讓胃牽掛的好食物!
面食朝牌存在于蘇北魯南一帶,面香四溢,美味可口,香酥誘人,老少都愛吃,被民間評為難以忘懷的家鄉味道!朝牌的起源說起來還有一段歷史故事呢……
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死后,按嫡長子繼承制度,他的孫子朱允文登上了皇位,年號建文,有老皇帝的留下的班底滿朝精英的文武大臣輔佐,便很快制定了消藩加強集權統治的改革方案,先弱后強逐次削減。
被監視后,對作為實力派的藩王朱棣來說,當然不甘心束手就擒,很快以除奸臣、清君側的名義,起兵發動靖難之役,成功從侄子手里奪權篡位,當上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。
建文朝的遺臣們面對舊君新主,也都做了不同的選擇。有的殉難,有的投身新主,還有一些大臣退隱山林,從此銷聲匿跡……
朱棣奪位后,首先要做的事情,就是對那些曾經反對過他的人進行瘋狂的報復,無所不用,他對建文朝不肯與自己合作的大臣們進行了一場血雨腥風的大清洗!
據傳說,忠臣方孝孺對朱棣奪權篡位強烈不滿,當朱棣求他寫登基詔書時,他嗤之以鼻,用手里的朝牌砸向朱棣,朝牌從中間斷開兩截,朱棣則驚出一身冷汗,大怒,于是有了有史以來的滅十族!
史載,誅方孝孺十族,死者達八百多人,行刑七日方止!臨到殺方孝孺時,方孝孺謾罵不止,朱棣先是命人將方孝孺的嘴割裂至兩耳,并割下舌頭,隨后處以凌遲之刑。
方孝孺的幼子被人救出,逃離劫難,假借余姓延續方姓一脈,子孫為了暗自紀念方孝孺,也為了營生,把面食做成朝牌的模樣,養家糊口求生!
約200年后的萬歷年間,方孝孺的十世孫上書以聞,此案得以平反沉冤昭雪,但金黃誘人、美味可口的面食朝牌,作為美食,在民間廣受歡迎!